2011年中国车市往哪走
明年国家将取消自09年开始执行的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汽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有可能保留的只有3000元的节能惠民补贴。这样的形势让年底急于冲销量的众多经销商可以短暂的爽一把了——无需降价促销便可坐享年底的购车高峰,可是明年呢?失去了诸多政策的刺激,明年的车市将走向哪里呢?借着广州车展之际,让我们来对今年的车市做一盘点并展望一下明年。
在09年我们以接近1400万辆的成绩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后,2010年的中国车市产销总量“再创新高”已成定局,产销破1800万辆的成绩基本上已是“手拿把抓”。由此估算,从2009到2010年,我们的产量增幅为30%左右;而2009年相比2008年(940万辆)增幅则高达45%。而在2008年之前的几年中,汽车业的产销量增幅最多不过10%上下。比较而言,这两年中国车市规模的增长相比以往数年是“疯狂”的,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少不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这个根基,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以及扩内需促经济而推出的各种托市政策。
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逝去的明年,中国车市“理应”重回发展正轨,而诸项鼓励政策的取消也反映出政府对市场的解读:对一个市场运行非常好的领域投入财政补贴,以及政策的过多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整体发展起到潜在的负面效用,形成畸形的刺激效应。今年年末爆发的大城市“治堵”呼声的迅速高涨就鲜明地反映出汽车保有量增速过快对交通带来的压力,相对迟缓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也必定会在不久后接踵而来。所以,明年政策面的刺激力度减弱已成必然,车市增长放缓的局面基本上基本可以确定,明年整个车市和各家车企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现自己前进的脚步在放缓,而在今年受到政策刺激最大的细分市场和车企在明年也会是受影响最大的。从产品来看,它们主要包括微面和小排量车型,从企业类型来看,应该是那些过早急于扩大产能的企业以及提早在二三线城市放量布局的企业,过剩的产能惯性将会使他们在明年面对如何消化产能的困局。
具体而言,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从产品特性和市场层面来说将会有以下一些具体表现:
动力小排量化和增压化:
利亚纳A+1.4L
在国家政策对小排量车型的明确鼓励的背景下,中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将进一步占据市场主流,紧凑型车市场的1.4T全面替代1.5至1.8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中级车市场1.8T卖的比2.0至2.4升车型好,这些现象将逐渐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豪华品牌也开始放低身段,推出小排量版本和增压版本,虽然目前对涡增发动机的尤以欧系厂商为首,但未来日美车企的跟进只是早晚的事。
高性价比SUV将持续热销
2010年的中低端SUV市场在奥迪Q5、上海大众途观、北京现代IX35这几枚重磅炸弹的连番轰炸下仍然一片火爆,加价现象反而有增无减,究其原因,除了各家的有限产能制约以外,这块市场潜力之大也非常惊人,居然是几家摽在一起也满足不了的,而且在这两年的持续走俏并非是政策刺激的结果,这片尚有余量的市场有待更多实力选手的进入。
MPV市场开始爆发潜力
今年MPV这块市场的增幅肯定在80%以上,远高于乘用车增幅。除去宏观经济向好带来的商务市场需求外,小排量小型MPV的异军突起也极大带动了家用这块市场。“油老虎”的帽子被逐渐摘去后,MPV兼顾舒适、多功能,家用兼顾商务的意义开始被市场认可,客户群正从政府、企事业单位向私营老板和家庭客户转变。
新途安
家用车跑赢商务车
国家承诺的公务车“零增长”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将产品引向家用车领域。更而那些曾依靠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支撑销量的车型将难免受到对手们的强力冲击,整个市场将会有更多纯粹针对家用的车型涌现。
产能过剩问题将困扰车企
凭借各地方政府财力及政策的支持,各车企纷纷制订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计划,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扩产运动轰轰烈烈的被拉开了。虽然发改委在中途一再拉响产能过剩的警报,但各车企动辄斥资数十亿的产能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尤其之前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微车和小排量车的生产企业,由于急于扩张造成的产能惯性危机将会在2011年显现。
合资型自主品牌抢占纯自主市场
继广本理念、广汽传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之后,长安福特马自达、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也都宣称未来要推出自主品牌。从已经发布的宝骏630和传祺车型来看,它们产品力和价格力方面的确是有一定竞争力的,渠道力和推广力也已显现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特性,未来对”纯自主品牌“造成巨大冲击是毋庸置疑的。
兼并重组加剧
中国收购军团在今年的海外抄底中收获了一定成果,从年初腾中收购悍马未果,到后来的吉利整体收购沃尔沃,北汽技术收购萨博非核心资产——各家已取所需。而国内这边,为达到国家对产业未来规模和数量的规划,在市场整体形势一片大好的境况下,国内的兼并重组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当明年的市场增幅回落,各家倍感压力之时,或抱团合作、或背靠大树的选择将频繁出现。
微车市场将迎来血雨腥风
除了生产商用车的中国重汽以外,中国的“四大四小”无一例外都将在2011年拥有自己的微车产品,其余大小十几家车企在这片市场的放量吸引下也纷纷投身于微车市场。微车市场现有的总产能已经远超市场需求,当这个问题在明年开始爆发时,将有不少车企因而后悔自己的盲目扩张跟进,而在这片利润本就极低的市场上,恐怕连降价都不足以保全自己了。